close

2008-04-24 10:58 |作者:成英姝

最近看人民幣進入台灣導致商家急求應付偽鈔之道,不禁搖頭。三通是大事,不是玩紅燈停綠燈行的遊戲,本應該在過去八年…好吧,至少四年的時間慢慢推行,才能在每個環節的細節配套成熟,如今卻搞到成了救命仙丹必須以超光速進行,這種情形下會發生的混亂可以預見。

想到前幾天和朋友S見面,S是眾所週知親綠挺綠,和民進黨政府關係很好,擺明貼綠標籤的人,但聊到藝術品收藏的時候,我忽然一驚,對呀,以前我從來沒去想這個問題,S對國學的造詣也是眾所周知的,S嗜愛字畫、收藏筆硯,也是很瘋狂的,怎都沒想到這其中的矛盾?「我不想當中國人,但我喜歡中國文化。」S笑著說。


說的正是,我馬上想到,我也不想當日本人,但我喜歡日本文化。我不想當法國人,但我喜歡法國文化。我不想當德國人,但我喜歡德國文化。這種道理,還用說嗎?但是過去八年,不當中國人,就得反中國文化。

民進黨敗在貪腐,敗在沒有經濟政策,但我始終覺得,民進黨的失敗與去中國化有深層的關連。我說的去中國化,指的不是從政治層面與中國切割,我在說的是眼界小。我說的眼界小,指的也不是不開放中國市場,我說的眼界小,是本質上眼界就小。台灣走不出去,是受中共打壓,沒錯,但這完全不是藉口,一個人不會因為別人打壓你你就眼界小,這是兩碼子事。有人別說走出去,連全身不能動彈,就只能靠眨眼皮子來寫書的傢伙,眼界都比你大。

民進黨執政後,處心積慮發展台灣本土文化,為了塑造屬於台灣自己的獨立文化,所以全力進行去中國化,問題是發展國家文化這麼重要的課題,你這個政府本身卻一點人文素養都沒有,這不是太荒誕不經了?民進黨政府花在文化建設上的錢相對雖不多,但也很可觀,尤其是在文化界恐怕是最需要政府資助的領域,過去這八年,凡是要申請政府單位經費的,政治意識形態在前,素質良莠在其次,一定要拼命呼口號,直說贊成台獨還加分,這跟我小學時代大家寫作文最後一定要硬抝到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一樣。

問題是,我的學生時代,人們在人文素養的追求上,有謙卑之心,自己看不懂的,自己不知道的,第一個反應的是自己的不足,反觀現在的文化環境,是一種傲慢的自我中心,自己不懂不知道的東西,就是不值得知道的,就是垃圾,連地圖都可以倒過來,管他中國還是美國,都是繞著咱們台灣在轉的。

有一回我和某民進黨官員在聊台語文化,當我說到台語之美與典故之精深時,對方嚇得直搖頭說不行不行,台語要與中國切割,不用中國的典故,也不可以用漢字寫…

曾經有一度,政治人物若是失敗回家,就說自己在閉門研讀偉人傳記,從中學得智慧,哎喲我的媽,真是太好笑了。又過一陣子,政治人物流行引經據典,說話要撂些偉人哲人的名句,也喜歡用冷門成語,撂得更可笑,一聽就是自己也不很懂,幕僚給準備的,幕僚也等而下之。再過一陣子,哈,乾脆說成語這種東西應該廢了。

曾經有次我看到一個讀者問張大春他廣播節目的來賓Joyce談如何訓練自己成為創業的人,張大春回答Joyce在節目中舉了《唐吉訶德》的例子來談從經典文學中理解創業者對大眾心理的了解,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結論「如果你要當個成功的創業者,不妨讓自己及早地、廣泛地、有耐心地去閱讀許多值得反覆咀嚼的長篇經典小說!」

我看了,實在不得不佩服,這還真是天真樂觀的想法,讀文學讀了二十年以上的人,聽了會深深頷首,這說的太有道理了,但普通人,幾年前才開始讀《哈利波特》和《達文西密碼》的,他真的能了解箇中道理嗎?我實在有點懷疑。

池波正太郎的劍客小說《斬人試刀》裡,有一篇〈惡徒〉描寫賣烤鰻魚的小販又六個性憨厚,卻飽受無賴浪人的毆打勒索,他家裡還有臥病老母,每天賣力工作,不堪長此以往,將其攢了四年的辛苦錢拿來向劍術高手秋山大治郎拜師學藝,大治郎也是個腳踏實地的正派人,很誠懇地告訴又六,劍術修行少說得花十年,要得一境界得三十年,又六一聽當然嚇一跳外更加沮喪,他得養老母得辛勤工作,放著工作不顧歇業十天習藝已經是最大極限,大治郎的父親,劍術更精湛、人生領悟更高妙的秋山小兵衛得知,花費十天教授又六擊退敵人的絕技,此技說穿了,就是卓然無懼之氣。

在我以為,讀文學,就跟大治郎說的練劍一樣,十年才了解劍術究竟是什麼,三十年才能得一境界。

過去我看民進黨把政治掛帥放在文化前面,把文化當政治工具,視為低劣,現在看看,問題不是把文化當政治工具,而是這個黨實在欠缺人文素養,是無知。有人以為,人文的修習,是最沒用的東西,甚至有人認為國家根本不應該花錢在人文教育上,只要花在理工科目上就好了。無知。沒有人文素養的國家,人民會變成怎樣?國家的思考就是人民的思考,國家這個東西是抽象的,人才是具體的。民族意識、國家意識、民主精神的追求,這是靠炒作、靠煽動得來?民族意識,民主的素養,是人文教育的一部份,就如前所述,讀經典三十年,你可能才悟到人性深邃的部份,人類的歷史為何會走到今天?民權的真諦是什麼?民族文化的差異造成的衝突是什麼?人類經過多少血淚換得今日的民主文明的意義在哪裡?超越這些的宏觀是什麼?

文化這東西,雖有精緻和粗礪之分,但文化是中性的,並非只有精緻的才叫文化,鄙俗的也是文化,凡是生活的體現都反映一種文化,但是能推進全人類往一個公平、良善境界的,必須仰賴有深度和宏觀的人文素養。其實我並不認為只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能做到,任何人都能舉出路邊小販、沒讀過多少書的阿媽也能道出豐富哲理之語的例子,在台灣,這種人不少(不幸連這樣的人,也被劃入政治利用工具的樣板)。馬英九上台,好像台灣文化要不要與中國切割這問題就沒有了,這真是很妙,以前爭的是到底能不能切割,本末倒置,利用鎖國來保護台灣的文化,真不知道這是哪個白痴想出來的主意,我們是野生動物保護區嗎?除非是與現代生活已經完全脫離,喪失掉競爭與生存能力,才只好把它圈起來特別保護。日本與韓國都有過反中國文化的階段,但是他們的文化特色能在世界上鮮明起來到頭來靠的不是封閉自立,是反過來用最大的吸收力與其他國家的文化碰撞和融合。西方人可能到頭來還是分辨不出中、日、韓文化上微妙的差異,但他們各自有文化特色大家是知道的,可辨識的元素是分明的。即使連上海或者北京,它只是城市,都有很強烈的自我文化,上海人和北京人都打死不承認彼此是同類人。文化的特色不是用保護來培育的,它是要靠外來的衝擊突顯出來的,何況台灣的文化本來就是在外來文化衝擊下建立起來的,它從一開始就不是溫室裡培育出來的蘭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兔拉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